电缆租赁:电线电缆护套厚度与电缆质量存在什
浏览: 发布日期:2018-11-28 编辑:jakeyfong
摘要:电缆租赁【153-6245-2839】电线电缆护套厚度与电缆质量存在什么关系..额定电压1kV到3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的标准GB/T 12706-2008中,规定了电缆外护套厚度的计算方法。但是不少人在使用中有...
额定电压1kV到3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的标准GB/T 12706-2008中,规定了电缆外护套厚度的计算方法。但是不少人在使用中有误解、有偏差,故以此
电缆租赁公司为君提供参考,望引起注意。
误差的大小:
如果是圆形导体,用成缆(或铠装)的“实际直径”计算出的外护套厚度,往往比用“假设直径”计算的外护套厚度要偏大0.1mm左右。别看这0.1mm的厚度,随着数量的增多,用的料也会增多,造成成本的提升和不必要的浪费。如果是扇形导体,由于成缆外径减小,计算出的外护套厚度则会偏小,可能会出现最薄点不达标的风险。
电缆租赁公司:电线电缆护套厚度与电缆质量关系电缆的直流标准电阻可以按照下式进行计算:
R20=ρ20(1+K1)(1+K2)/∏/4×dn×10
式中:R20——电缆在20℃时的支流标准电阻(Ω/km)
ρ20——导线的电阻率(20℃时)(Ω*mm/km)
d——每根心线的直径(mm)
n——心线数;
K1——心线扭绞率,约0.02-0.03;
K2——多心电缆是的扭绞率,约0.01-0.02。
任一温度下每千米长电缆实际交流电阻为:
R1=R20(1+a1)(1+K3)
式中:a1——电阻在t℃时的温度系数;
K3——计及肌肤效应及临近效应的系数,截面积为250mm以下时为0.01;1000 mm时为0.23-0.26。
4、电缆电容的计算
C=0.056Nεs/G
式中:C——电缆的电容(uF/km)
εs——相对介电系数(标准为3.5-3.7)
N——多心电缆的心数;
G——形状系数。
5、电缆电感的计算
配电用的地下电缆,当导体截面为圆形时,且忽略铠装及铅包损失时,每根电缆的电感计算方法与导线相同。
L=0.4605㏒Dj/r+0.05u
LN=0.4605㏒DN/rN
式中:L——每根相线的电感(mH/km)
LN——中性线的电感(mH/km);
DN——相线与中性线间的几何距离(cm);
rN——中性线的半径(cm);
DAN、DBN、DCN——各相线对中性线间的中心距离(cm)。
6、例证
测得工区2#生活变负荷电流为330A,现有电缆为120mm四心铜心电缆,查表一知其安全载流量为260A,现在电缆超载运行,存在不安全隐患,为了保证供电正常,我工区打算并另外一根电缆进行分流,以保证正常供电。(以下提到的电缆都是指1KV,VLV型铠装聚乙烯四心铜心电缆)。
如果按照安全载流量来看330A-260A=70A,我们只需要并一根载流量为70A的电缆在理论上就可以保证安全运行(理想情况下)。
按照上表我们可以计算出电缆的阻抗模,在不计并列电缆的接触电阻的情况下,将并列电缆理解为两阻抗并联,计算出电流分配值。
当然,两条电缆平行敷设时,电缆的安全载流量会发生变化,两条并用时,其安全载流量应该为原载流量的0.92倍。
则此时120mm铜心电缆的安全载流量为239A。25mm的为86A, 35mm的为109A,按照Iux≥Izmax的原则再并一根35mm的电缆就可安全运行。
为2#生活并一35mm的四心铜心电缆时:
︱Z25︱=0.534Ω
负载电流为330A,则I120=︱Z16︱/(︱Z16︱+︱Z120︱)*330
得出 I120=253.19A;I16=76.81A
外护套计算的误差
如GB/T 12706.1-2008第13.3规定如下:
电缆租赁公司若无其他规定,挤包护套标称厚度值Ts(以mm计)应按下列公式计算:Ts=0.035D+1.0
式中:
D——挤包护套前电缆的假设直径,单位为毫米(mm)(见附录A)
注意,这里的D是指“假设直径”。而很多人在使用中是按“实际直径”,即测量出成缆(或铠装)外径,把它当做D的值来使用,这是错误的。从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外护套厚度与挤包外护套前的直径有关。试想,如果按成缆(或铠装)外径来计算,那么成缆外径越小,岂不是厚度可以越薄?如果每个厂家的成缆外径都不同,那么计算出来的外护套厚度岂不是五花八门?没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是不合理、不科学的。
所以外护套计算公式中的D要使用“假设直径”,那么“假设直径”怎样计算呢?这就要看标准中的附录A。在附录A中规定了电力电缆导体的假设直径,这里的假设直径不是实际产品的导体直径,而是标准规定好的。这个导体直径忽略了导体形状和紧压程度,而只与标称截面有关,这样每个厂家利用假设直径计算出的外护套厚度就能达到统一,为产品设计和使用减少了麻烦。
电缆租赁公司 相应地,在确定导体假设直径的基础上,根据附录A的计算方法,按产品结构依次计算出各结构的直径,最终通过成缆(或铠装)的假设直径,确定外护套的标称厚度。